白血病是造血组织的恶性疾病,又称“血癌”。造血细胞的某一系列、主要是某一白细胞系列的前体细胞失去分化成熟能力,在骨髓中和其他造血组织中呈恶性克隆性增生、积聚,并侵犯肝、脾、淋巴结,最终浸润破坏全身组织、器官,使正常造血功能受到抑制。白血病与实体肿瘤不同,不是生长在局部的赘生物,而是全身散播,可能侵犯各系统、器官和组织的恶性血液病。临床表现为贫血、出血、感染及各器官浸润症状。 症状和体征
(1)发热:发热大多数是由感染所致。
(2)出血:早期可有皮肤粘膜出血;继而内脏出血或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3)贫血:进行性加重。
(4)白血病细胞的浸润表现:淋巴结、肝、脾肿大,胸骨压痛。亦可表现其他部位浸润,如出现胸腔积液、腹腔积液或心包积液,以及中枢神经系统浸润等。
2.血细胞计数及分类:大部分患者均有贫血,多为中重度;白细胞计数可高可低,血涂片可见不同数量的白血病细胞;血小板计数大多数小于正常。
3.骨髓检查:形态学,活检(必要时)。
4.免疫分型
5.细胞遗传学:核型分析、FISH(必要时)
6.有条件时行分子生物学检测 根据国外统计,白血病约占肿瘤总发病率的3%左右,是儿童和青年中最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白血病的发病率在世界各国中,欧洲和北美发病率最高,其死亡率为3.2-7.4/10万人口。亚洲和南美洲发病率较低,死亡率为2.8-4.5/10万人口。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白血病的病因学已从群体医学、细胞生物学进入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尽管许多因素被认为和白血病发生有关,但人类白血病的确切病因至今未明。目前在白血病的发病原因方面,仍然认为与感染,放射因素,化学因素,遗传因素有关。 1、白血病的早期症状以出血为表现者近40%,出血可发生在全身各个部位,常见于皮肤不明原因的瘀斑,口腔、鼻腔、牙龈出血,月经过多等。视物模糊往往提示白血病患者有眼底出血,剧烈的头痛伴恶心、呕吐往往提示患者有颅内出血。 2.发热:半数以上的患者以发热为白血病的早期症状,可为38度以下的低热或39度甚至40度以上的高热。多数为反复不规则的发热。发热时往往有鼻塞、流涕、咳嗽、咳痰等呼吸道感染的症状,或尿频、尿急等泌尿道感染症状,常造成误诊。此时如查一下患者的外周血,可见大量的异常细胞。 3.出血:白血病以出血为早期表现者近40%,出血可发生在全身各个部位。视物模糊往往提示患者有眼底出血,剧烈的头痛伴恶心、呕吐往往提示患者有颅内出血。这同样属于白血病的早期症状。 4.淋巴结肿大:多数白血病患者都会有淋巴结肿大表现,其中血癌细胞在骨髓内大量增生造成,在轻敲白血病患者的胸骨就会引起剧烈疼痛;患者们更会有牙龈肿胀、肝脾肿大、头痛和呕吐等情况,当血癌细胞穿渗进入中枢神经系统之后,人们的皮肤就会出现硬块以及心包膜或是肋膜腔积水等症状。 1.首先,白血病预防中一定要从饮食方面做起,要多吃水果、高蛋白质食物:据专家说,经常吃水果的孩子患白血病的几率要比不经常吃水果的孩子低得多。因此,多给孩子吃些水果还是有很多好处的,水果中的营养很丰富能够起到增加抵抗力的作用。 2.其次,多吃高蛋白食物也是白血病的预防措施。多吃咖喱:咖喱在东南亚及南亚等诸多国家的食谱中是不可缺少的一种佐料,据说,咖喱中含有一种姜黄色的化学物质,该物质有抗癌的作用,对预防白血病也有一定的作用。 3.另外,白血病预防中患者朋友们要对自己的身体抵抗力进行提高,这样可以避免疾病的入侵,所以要多运动,人们知道生命在于运动,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运动是必不可少的,运动可以强身健体,增强免疫力,免疫力充足了,病邪就不容易侵犯人体了。 4.减少熬夜时间:经过专家研究发现,睡觉太晚或经常加夜班会增加患白血病几率,而且白血病的发病率增多与夜晚暴露在灯光下有关系;研究表示,开灯睡觉的人或者自然睡眠模式受人造光线干扰的人,患癌症的可能性比平常人要大;在夜晚光线会使人的生理节奏混乱,从而会抑制褪黑素的正常分泌,而褪黑素的减少与癌细胞生长有关;因此人们应该注意休息按照生物钟上床睡觉,并把灯关掉直到第二天早晨醒来,以避免因为这些因素而患上白血病。 5.不接触放射线:人们不要过多地接触X射线和其他有害的放射线,也提醒一些从事放射线工作的人员要做好个人防护防护措施;由于婴幼儿及孕妇对放射线较敏感更容易受伤害,因此妇女在怀孕期间就要避免接触过多的放射线,否则胎儿的白血病发病率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