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白癜风权威医院 htt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有的肝癌患者会出现全身皮肤、黏膜和巩膜发黄,这是由于体内血清胆红素增高造成的,医学上称为黄疸。 黄疸给人最直观的印象就是皮肤、眼白发黄,造成黄疸的直接原因是因为血液中的胆红素升高所致。血液中总胆红素超过17.1μmol/L时即为胆红素升高,当胆红素在17.1~34.2umol/L时不容易被人察觉,称为隐性黄疸,超过34.2umol/L时,称为显性黄疸,即肉眼可见皮肤或粘膜发黄的程度。 曾经治疗一个肝炎病人,53岁,女,她说自己慢性乙肝多年,有过慢性胆囊炎病史,长期服用消炎利胆片,也因此常有大便稀溏、肠鸣。由于感到疲倦乏力,也在吃西药,但是效果不理想。 后来肝功能异常,转氨酶升高,总胆红素.7umol/L、直接胆红素.0umol/L、间接胆红素.7umol/L、球蛋白41.1g/L,巩膜发黄,小便黄少,口苦,纳呆,恶油腻,稍有恶心。 根据她的症状,我辩证为其开方,姜半夏、炙甘草、黄连、茵陈、郁金、神曲、党参等,因有胁痛口苦黄疸,故加茵陈、郁金,疏肝利胆退黄;因其舌苔厚腻纳呆,故加山楂、神曲,消食开胃。 大约服药一周后,患者反馈,胃胀、纳呆好转,黄疸迅速消退,转氨酶恢复正常。 为什么会出现黄疸? 肝癌患者由于肝癌广泛肝内播散或严重肝硬化,可出现肝细胞广泛损害,对胆红素摄取、结合和排泻功能发生障碍,以致有大量非结合胆红素潴留于血中;同时因肝细胞损害和肝小叶结构破坏,结合胆红素不能正常排入细小胆管,反流入肝淋巴液及血液中,结果发生黄疸。 患者会出现肝细胞性黄疸,血中结合和非结合胆红素均增高,表现为皮肤巩膜呈浅黄至金黄色,尿色加深,粪便呈浅黄色。 有些肝癌肿瘤可以直接压迫侵犯肝总管及肝内胆管,或在胆管内形成癌栓,压迫胆管造成胆汁排泻障碍,胆管内压力不断增高,胆管逐渐扩大,最后使肝内毛细胆管因胆汁淤积而破裂,胆汁直接或由淋巴液反流入血液,血中结合胆红素增高造成梗阻性黄疸。 梗阻性黄疸患者血液中胆红素增高,以结合胆红素为主。皮肤呈暗黄,黄绿色;皮下神经末梢受到结合胆红素刺激,会出现剧烈的皮肤瘙痒,甚至瘙痒发生于黄疸出现前;大便呈浅灰色或白陶土色,小便呈浓茶色。 怎么区分假性黄疸? 黄疸一般首先表现为巩膜黄染,然后全身皮肤黄染,并且逐渐加重。但是黄疸也有可能由于溶血等原因造成,另外过量进食高胡萝卜素食物(如胡萝卜,南瓜,西红柿)等非疾病原因也可造成皮肤黄染,因胡萝卜素是一种脂色素,可沉积于皮肤角质层及皮下脂肪内,所以会出现皮肤黄染。 但通常此类患者尿液及血液检查正常,无巩膜黄染,因此“肤黄眼不黄”是其与黄疸的主要鉴别点。 也就是说,黄疸一般首先表现为巩膜黄染。当出现巩膜和皮肤黄疸,医院就诊,查明原因,早期治疗。 钟伟 主任医师 主要成果:创立了治疗肝病的“三法合一疗法”和“软肝排毒转阴疗法”、治疗肿瘤的“抗癌消瘤排毒疗法”。 擅长治疗: 肝病和肿瘤:肝硬化、肝腹水、肝癌、病毒性肝炎、酒精肝、脂肪肝等肝胆类疾病以及肺癌、食道癌、胃癌、肠癌、淋巴癌、乳腺癌、鼻咽癌、宫颈癌、脑瘤、白血病等各种肿瘤。 肾病:治疗肾癌、肾炎、肾囊肿、肾亏、阳萎、早泄、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膀胱结石、胆囊结石、肝肾综合征等肾病。 心脑血管病:冠心病、高血压、高血脂等心脑血管疾病与脑血栓、偏瘫、截瘫、痛风等多种疑难杂症方面也具有丰富的诊疗经验。 图片来自网络 及时捕捉肝病“蛛丝马迹” 养肝护肝每一天 长按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