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儿子真是天下大孝子,为了给我看病卖房卖地,十里八村的人都知道我儿子孝顺,日夜悉心地在病床前守着我。”62岁芦林香躺在床上虚弱地说,如果不是儿子董君的孝顺,自己坚持不到今天。医院透析回家的芦林香有些发烧,这让儿子董君紧张了起来,顾不上与记者说话,他赶忙拿起体温计给母亲测量体温,并查看母亲肚子上的伤口。 都说“百善孝为先”,母亲在查出尿毒症后,董君全职守候病床前照顾母亲。医药费花完了,他连卖了两套房子筹集医药费给母亲看病。 ▲图为董君正在为母亲做腹部抽水 医院接回出租屋,董君小心翼翼地将母亲抱到床上休息,他心疼地说母亲因为肝硬化,肚子鼓胀得更大了,加上尿毒症折磨,母亲的身体每况愈下。在东河区远大菜市场附近的阳光小区,董君为父母租下了一楼的一间房子,医院就方便了许多。 今年38岁的董君出生在东河区莎木佳村,父母都是老实厚道的农民,尽管董君书念的不多,但父母伺候长辈的一幕幕都记在了他的心里,开饭前父母总把第一碗饭盛给姥爷,父亲照顾瘫痪的姥爷擦屎擦尿,让他从小就懂得孝老爱亲。母亲30多岁时患上糖尿病,年10月4日,母亲芦林香被查出并发症导致尿毒症,同时还有肝硬化腹水。 当得知操劳了一辈子的母亲得了重病,董医院积极治疗,原本他自己有一份收入可观的工作,从母亲治疗开始他便辞了工作全职照顾母亲。从那时起,照顾母亲,医院两边跑成了董君的全部生活。母亲肚子肿胀得比怀孕的女子肚子还大,董君带着母亲一次次往返北京求医,母亲路上晕车、走路困难,在机场董君借用推行李的车将母亲推到救护车上。确诊后,医生表示芦林香目前的身体状况只能进行透析治疗,肝腹水也只能住院进行抽水排出。 平时每周一三五是母亲透析的日子,除了这笔支出,每月母亲都要住一次院,将腹部的积水抽出。“一次要抽出去30多斤水。”董君说,每个月都要住院抽水,住一次院需要1万多元钱。开始时,母亲住院治疗是花董君以前的积蓄,每年二三十万的支出,让董君渐渐开始有些承担不住了。而董君在家中排行老大,弟弟妹妹生活条件都不是太好。 董君的积蓄花完了,母亲依然需要每月住院,还需要打白蛋白维持身体机能,一支多元,为了母亲身体能够好转,董君坚持给母亲用,现在已经打了多支。“实在没有办法了,年我把莎木佳村的一间小平房卖了14万元钱,把自己在东河区的房子也以20万的价格卖掉了,这样就又能让母亲继续治疗。”董君说,母亲没有医疗保险,看病自费,尿毒症的花销较大,因此卖房子的钱也很快就花完了。 每天早晨,董君都要很早来给母亲擦拭身体,给父母做饭喂饭。母亲脚肿得不像样,他每天都要给母亲洗脚按摩。看到医生护士如何护理母亲,董君一一记在心里。“可能真的是久病成医,现在我学会了很多护理相关的知识,照顾母亲更加方便。”董君笑着说,现在他还学会了给母亲做腹部抽水。 买了消毒的穿刺包,戴上手术手套,董君拿起针管、药包以及其他医疗器械,在消毒灯的照耀下,动作娴熟地开始为母亲做腹部抽水。“这是有风险的,但实在是无奈。现在钱花完了还欠了几十万,为了节省每月住院抽腹水的费用,我开始自己为她抽水。”董君说。 面对眼前的困难,董君乐呵呵地说:“妈在,家在。”他说,要全力以赴照顾母亲,欠下的钱可以今后赚钱还,还要感谢妻子和儿子的体谅。妻子主力打理他们的小家、照顾孩子,而他却不能抽出时间陪妻儿,这让董君心里一直觉得对他们有亏欠。每周末,13岁的儿子总要去陪爷爷奶奶两天,而家长会、儿子的学习他都没有管过,哪怕平时去公园陪孩子玩耍都没有过。“我觉得,儿子长大了就会理解我了。”董君说。 在董君最困难的时候,是社区给了一家人希望,为父母办理低保,租住的小区还让董君兼职管理物业工作,他因此有了收入。 “很多人关心照顾我们一家,有人告诉我沙漏公益协会有关爱尿毒症患者的项目,志愿者主动联系了我,我把病例等资料给他们以后,公益协会每月在母亲的生活费、米面油等生活用品方面给了我们一家很大的帮助,基本生活有了保障,就可以安心为母亲治病了。”董君说,前阵子在朋友的介绍下,他也发起了某众筹医药费的平台链接,但开了三天他就关闭了。众人不解,但董君说,即使发布出去也是身边的亲朋好友来捐助,自己的亲友圈子不大,也不想打扰到朋友们。“外债不愁还,还有能力以后出去干活赚钱,现在我只想好好照顾母亲,尽自己全力救母亲。”他说。 包头日报社全媒体记者宋美慧摄影报道 责任编辑:贺怡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