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和妈妈们交换,我都会被问到有关辅食添加的问题,比如宝宝吃辅食时总把勺子顶出来,宝宝不肯多吃辅食确切,和母乳或奶粉豢养比起来,给宝宝添加辅食更具挑战性,遇到的问题更复杂。通过分析发现,多数妈妈遇到的问题可能都与对辅食添加的认知误区有关。 误区1:过早或过晚添加辅食 我国《婴幼儿豢养建议》提示:4~6月龄是辅食引入的关键期,不能早于4月龄,也不宜迟于8月龄。至于是4个月添加还是6月要看宝宝具体发育情况。但目前WHO推荐正常足月儿尤其是母乳喂养的宝宝6个月以后添加辅食。但是,美国儿科学会最还是推荐4-6个月添加辅食可以更好地预防过敏。而过早添加,会因宝宝消化功能不完善而出现呕吐和腹泻等症状;而过晚添加会因营养摄取不足而致使宝宝营养不良,生长发育受阻,乃至宝宝会出现谢绝吃除母乳或配方奶之外的食品的情况。 有的妈妈说,我没有过早添加辅食呀?那末请妈妈仔细想想,有没有给不到4个月大的宝宝喂过果汁、菜汤,记住果汁、菜汤也是辅食,这在无形之中也给宝宝的肠胃增加了负担。 看一看:我的宝宝准备好添加辅食了吗? 宝宝最少4个月以上了,体重已超过6.5~7公斤,口水明显增多,乃至流个不停,提示他的消化系统可能已开始成熟;你抱着宝宝时他能牢固地竖起头和脖子;当你吃东西时,宝宝盯着你或食品看,说明他对你吃的感兴趣;比之前吃奶的次数增加了,而且延续两三天以上,提示宝宝不满足于只吃母乳或配方奶。 宝宝抬舌反应消失,能够吞咽吃进去的辅食。 误区2:喂不进,以为是宝宝不肯吃辅食 很多家长反应宝宝辅食添加太难了,怎样喂就是喂不进去,认为是宝宝不肯吃辅食,特别在刚开始,但吃奶好好的。部份缘由就是过早添加辅食,致使本来不具有添加辅食能力的宝宝非要喂辅食,家长肯定会碰壁。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家长没有掌握添加辅食的技能,也是考验家长耐心的时候。常常被问到为何宝宝不喜欢吃这类或那种东西,如果反问妈妈喂了几次呢,妈妈就答不上来了。在刚刚添加辅食时,对宝宝来讲,与奶类相比,半流质的米粉,就不是那末容易吞咽了。宝宝需要去训练这类食品的吞咽能力。辅食一种1种地加,每种食品乃至需要尝试10~15次(以5~7天为一个周期)。有的宝宝对陌生的食品产生恐惧心理而谢绝接受,需反复屡次尝试才会成功,直至宝宝逐步接受后再尝试另一种新的食品。 误区3:添加了辅食,奶少喝点没关系 有妈妈告诉我,由于宝宝不吃辅食,所以就人为减少喂奶量,想用这个方法来让宝宝被迫接受辅食(宝宝饿了自然会吃);还有的妈妈说,既然已添加了辅食,奶少喝点也没关系。一些家长开始用稀饭或汤类来代替奶类,大大减少了宝宝对奶的摄取。 其实,在6~12月龄,母乳(或配方奶)仍是宝宝生长的重要营养来源,是首选食品。另外,在尝试吃辅食阶段,主要是让宝宝体验、接触母乳(配方奶)之外的食品,训练咀嚼、吞咽的技能,刺激味觉发育,尝几口的意义比获得营养(主要是补充少许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意义更大。辅食添加不能影响总的奶量,那种以牺牲奶量来增加辅食摄取量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误区4:将蛋黄作辅食首选 从国内外营养学研究结果来看,引入食品是有一定的顺序,但妈妈在实际操作中容易犯这个毛病,而这又是致使辅食添加困难的重要缘由。很多家长喜欢将蛋黄作为宝宝辅食的首选食品。事实上,宝宝的首选辅食则是米粉。 结合国内外婴儿辅食添加指南,基本的食品引入顺序是谷类食品(如婴儿营养米粉)动物性食品(如畜肉泥、鱼,禽、蛋羹,等)蔬菜泥和水果泥。建议动物性食品添加的顺序为肉泥鱼泥(剔净骨和刺)肉末蛋黄,最好1岁以后吃全蛋,如蒸全蛋。对鱼、蛋类等过敏的宝宝则需要躲避该食品最少3个月以上,如果重新添加要再视察,一旦过敏仍需要继续躲避。辅食添加需要遵守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细到粗按部就班;逐步增加辅食种类,由泥糊状食品逐步过渡到固体食品。 误区5:喂饭时多喝汤也是增加营养 妈妈发现宝宝不爱咀嚼、吞咽辅食,但爱喝汤,因而喂饭时常常给宝宝喝稀粥、菜汤、肉汤等,以为这样也是在吸取营养。却不知,稀粥、菜汤、肉汤,含水量大,但能量密度低,而且还增加了肠胃负担,不宜常常食用。喝了过量的汤水还会影响母乳(配方奶)的摄取,这正是影响宝宝奶量摄取不足的主要原因。(何为能量密度?能量密度指每克食物所产生的能量,国际上建议婴儿食品的能量密度:6~8月龄为0.6kcal/g;12~23月龄为1.0kcal/g;母乳为0.8~1.2kcal/g,而稀粥、羹汤、肉汤的能量密度低于0.2kcal/g。) 误区6:辅食中添加食盐等调味品 有些妈妈认为宝宝不爱吃辅食是因为辅食没味道,不好吃,还有的认为加了盐,宝宝才有力气。事实上,第一,宝宝的味觉比大人要宽阔,不要把你的味觉习惯强加给宝宝;第二,食品中的钠已满足宝宝的需要;第三,宝宝的味觉习惯正处于发育中,对调味品的刺激比较敏感,加调味品还容易造成宝宝挑食或厌食。1岁之内的宝宝的食品中不用添加食盐,还应少糖、少油。我国城市居民高血压多发与食盐的高摄取量有关,应从婴儿期开始控制和下降盐的摄取量,对预防成年后高血压有重要意义。 吴叶青于丹丹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