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案例為真實案例 由王英武教授、李樹根醫師整理 如需转载请联系后台 患者20天前因“黃疸、腹脹、脅痛20天”入住第四軍醫大學西京醫院,西京醫院診斷為:1.乙肝肝硬化代償期;2.輕度脂肪肝;3.膽囊炎;4.胸膜炎;5.胸腔積液。患者因經濟原因,住院三天后出院,于年09月17日至和樂中醫西安蓮湖天德中醫門診部就診。 艾某某男31歲 初診時間:年09月17日 主訴:黃疸、腹脹、脅痛20天。 現病史:患者20天前因“黃疸、腹脹、脅痛20天”入住第四軍醫大學西京醫院。 入院查肝功能總蛋白:59.3g/L,總膽紅素:.4umol/L,直接膽紅素:.7umol/L,丙氨酸氨基轉移酶:8U/L,天冬氨酸氨基轉移酶:U/L,膽汁酸:.9umol/L,谷氨酰轉移酶:U/L。 凝血功能:活化部分凝血酶時44.2sec,Fib1.g/L血漿纖維蛋白原,D-二聚體0.ug/ml;隨機葡萄糖7.02mmol/L; 腫瘤標誌物:AFP12.35ng/ml,FRT.0ug/ml; 乙肝兩對半:乙肝表面抗原、e抗原、核心抗體陽性;HBVDNA定量1.64×10E7IU/ml; 尿常規:尿膽原(+),尿膽紅素(2+),紅細胞管型22.90/ul。 B超提示:少量腹水。心電圖提示:竇性心律;肝纖維化掃描值35.3KPa。 CT提示:1、雙肺背側胸膜下少量滲出,右側斜裂中間胸膜增厚,雙側胸膜增厚;2、脾臟體積增大,門靜脈略增寬,不排除肝硬化早期改變,建議隨診觀察,肝頂部鈣化斑影,膽囊炎并膽囊窩少量積液,胰腺未見明顯異常。 ▎西京醫院診斷為: 1.乙肝肝硬化代償期;2.輕度脂肪肝;3.膽囊炎;4.胸膜炎;5.胸腔積液。 患者因經濟原因,住院三天后出院,于年09月17日至和樂中醫西安蓮湖天德中醫門診部就診。 目前症狀:腹脹,胸脅疼痛,以右側為著,咳嗽氣喘,煩熱口苦不慾飲水,惡心嘔吐,不思飲食,倦怠乏力,頭暈,皮膚面目黃染,小便赤黃,大便乾結難解。舌脈:舌紅苔黃膩,脈弦數。 ▎西医诊断: 1.乙肝肝硬化代償期;2.輕度脂肪肝;3.膽囊炎;4.胸膜炎;5.胸腔積液 ▎中医診斷: 臌脹;胸痹;黃疸 證型:水熱互結,痰濁阻肺 治則:攻下逐水,寬胸利膈 ▎處方: 茵陳20梔子12大黃6(後下) 虎杖15黃柏12土茯苓12 蒼朮12厚樸12砂仁10(後下) 豬苓12澤瀉12車前子12 大腹皮15半邊蓮30陳葫蘆12 蟋蟀粉10白茅根15全瓜蔞15 黃連12法半夏12川椒目15 葶藶子15紅棗十枚柴胡12 枳實12白芍12炙甘草6 青皮12陳皮12白芥子12 十五付,日一付,七碗水煎取三碗,三餐飯後服。囑患者低鹽清淡飲食。 ▎二診時間:年10月05日 服上方后,覺胸悶胸痛腹脹減輕,咳嗽氣喘好轉,稍能納食,皮膚面目黃染較前減退,小便次數稍增多,大便已解。 舌脈:舌紅苔黃膩,脈弦數 證型:水熱互結,痰濁阻肺 治則:攻下逐水,寬胸利膈 ▎處方: 茵陳20梔子12大黃6(後下) 虎杖15黃柏12土茯苓12 蒼朮12厚樸12砂仁10(後下) 豬苓12澤瀉12車前子12 大腹皮15半邊蓮30陳葫蘆12 蟋蟀粉10白茅根15全瓜蔞15 黃連12法半夏12川椒目15 葶藶子15紅棗十枚柴胡12 枳實12白芍12炙甘草6 青皮12陳皮12白芥子12 十五付,日一付,七碗水煎取三碗,三餐飯後服。 ▎三診時間:年10月22日 服前方后,胸悶胸痛腹脹減輕,胃納尚可,咳嗽氣喘減輕,皮膚黃疸持續減退,小便黃,大便尚可。 舌脈:舌紅苔白,脈弦數 證型:肝胃不和,脾不健運 治則:疏肝和胃,健脾化濕 ▎處方: 柴胡12枳實12白芍15 川芎12香附12青皮12 陳皮12厚樸12黃柏10 砂仁12(後下)半邊蓮30 陳葫蘆12白茅根12炙甘草6 十五付,日一付,七碗水煎取三碗,三餐飯後服。 ▎四診時間:年11月8日 患者時有腹脹,無胸痛胸悶,無明顯咳嗽氣喘,胃納尚可,皮膚面目黃疸消退,稍感疲倦乏力,時頭暈,二便正常。舌脈:舌淡紅苔薄黃,脈弦 證型:肝胃不和,脾不健運,氣血虧虛 治則:疏肝和胃,健脾化濕,益氣養血 ▎處方: 柴胡12枳實12白芍15 川芎12香附12青皮12 陳皮12厚樸12黃柏10 砂仁12(後下)半邊蓮30 陳葫蘆12白茅根12炙黃芪30 當歸15太子參15炙甘草6 十五付,日一付,七碗水煎取三碗,三餐飯後服。 年11月01日回訪,患者至醫院查肝功能基本正常,症狀基本消失,精神可,繼用上方20付。 ▎按語: 本病屬中醫“臌脹、黃疸、胸痹”範疇,其病理總屬肝、脾、腎、肺臟失調,氣、血、水停聚胸腹所致,該患者來診時口苦、黃疸,咳嗽氣喘,惡心慾吐症狀明顯,舌苔黃膩,脈弦數,為肝膽濕熱、痰濁阻肺之表現。濕熱內蘊中焦,肝氣則鬱滯,疏泄不利,致膽汁輸泄失常,膽液不循常道,外溢肌膚,下注膀胱,而發為皮膚面目黃疸。 因肝失疏泄,脾失健運,濕熱內蘊中焦,阻滯氣機,最終導致水熱蘊結于胸腹而成臌脹、胸痹。故患者開始以實證為重,當以攻下逐水,寬胸利膈為先,十五付后,患者腹脹、黃疸、胸悶胸痛、咳喘減輕,舌苔由黃膩變為薄黃,脈仍弦數,此時實證已不明顯,但實證仍在,邪氣未退,給予原方十五付繼服。 此後患者舌苔已退,症狀減輕,此時以疏肝和胃,健脾化濕為主要治療原則。經攻下逐水、疏肝和胃,健脾化濕之後,實證已不明顯,四診症見倦怠乏力,頭暈困倦,考慮正氣漸虛,此際邪實不甚,則應疏肝和胃、健脾利濕基礎上,益氣養血以扶助正氣,以利祛邪外出。 年11月01日回訪查肝功已基本正常,症狀基本消失,療效令人滿意,囑其守方繼服20付以鞏固療效。 从事中医临床和教育工作三十余年,治学严谨,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独特的学术风格。在精研《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医宗金鉴》等中医经典的同时兼修西医。以中医为主,中西医结合治疗各种疑难病症成效卓著,尤其是以宽胸利膈化饮法治疗肺癌胸腔积液;以疏肝化瘀行水法治疗肝硬化腹水;以补肾活血法治疗慢性肾病;以益气化瘀通络法治疗心肌梗塞;以痰湿瘀血辨证治疗各型肿瘤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专业特长:中医内科、妇科,尤擅长运用中医辨证治疗肿瘤、肝病、心脑血管病等疑难杂症。 出診時間:每月16日-26日 出診地點:仁安醫館、虎門醫館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