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越冬期间常见病害与对策

发布时间:2017-5-20

  

一、竖鳞病:

1.发病症状:病鱼体表粗糙,多数在尾部的部分鳞片象松球似地向外张开,而鳞片基部的鳞囊水肿,其内部积聚有半透明或含有血的渗出液,以致鳞片竖起,伴有表皮充血,眼球突出,腹部膨胀等症状。病情严重的,鳍的基部充血,鳍有腐烂的现象。病鱼游动迟钝,呼吸困难,身体倒挂,腹部向上,2~3天后即死亡。

  2.病原与流行:竖鳞病的病原体是水型点状假单胞菌。此菌是水体中的常在菌,当水质恶化或者鱼体受伤时,养殖鱼类就能感染此菌。此病主要危害鲤鱼、鲫鱼和金鱼、草鱼、鲢鱼等品种。发病范围广,从鱼种到幼鱼均有发生。流行于冬末初春,适宜低温。在北方地区比较常见,南方华中、华东等地区有时也有发生。

  3.治疗与预防措施:人工捞捕、运输、放养等操作的过程中要避免鱼体受伤;保持养殖水体的水质清新。

  治疗:①用“安特菌立杀”全池均匀泼洒,-g/亩·米,连用2次。②内服“富菌杀”拌饵投喂2-4克/公斤饲料,连续投喂3-5天。

  二、赤皮病:

1.发病症状:病鱼体侧腹部出血发炎,鳞片脱落,皮肤溃烂,鱼的鳍基部充血,鳍条末端腐烂断裂,有的鱼还出现“开天窗”的症状。

  2.病原与流行:赤皮病的病原体是荧光假单胞菌。在严寒冬季水温过低,鱼体出现冻伤后或捞捕造成鱼体受伤,引起病菌侵入而发病。此病主要危害青鱼、草鱼、鲤鱼、鲫鱼和团头鲂等。

  3.防治办法:赤皮病一般是用消毒剂予以防治,如水温回升时鱼能少量摄食,则可考虑在饵料中适当添加抗菌素。①发病季节,每月全池泼洒“净水消毒清”g/亩·米,1~2次/月;②用“安特聚糖高碘”全池泼洒2亩·米/瓶;③内服“富菌杀”拌饵投喂2-4克/公斤饲料,连续投喂3-5天。

  三、水霉病:

1.发病症状:当鱼体受伤后,水霉动孢子入侵伤口,吸取鱼皮肤内的营养而萌发,并迅速生长,菌丝的一端像树根一样吸附在鱼的皮肤组织内,其余大部分露在体表外面。水霉菌丝呈白色或灰白色成棉絮状在水中飘动,肉眼可见。鱼体寄生水霉菌后,会表现出烦躁不安,由于菌丝吸取鱼表皮内的组织营养,加之细菌感染伤口,使表皮组织坏死,鱼类因瘦弱逐渐死亡。

  2.病原与流行:该病是由真菌寄生鱼体表引起,主要是真菌门藻状菌纲水霉目水霉科的水霉属和绵霉属。水霉病在晚冬和早春最为流行,进入越冬期的鱼种和成鱼在1~2月份最容易发生。发病范围广,可危害各种淡水鱼类,甚至鳖、蟹等都可以感染。

  3.防治方法:第一天,全池泼洒“一元二氧化氯”g/亩·米。第二天全池泼洒"安特水霉净"2亩·米/瓶,病情严重时,连用2次。

  四、鱼波豆虫病:

1.发病症状:此病原体主要侵袭鱼的皮肤和鳃瓣。寄生病原体较少时,无明显症状;寄生数量多时,则症状明显:病鱼食欲减退,甚至不摄食;用肉眼仔细观察,可辨出有暗淡的小斑点,体色发黑,皮肤上形成一层蓝灰色的黏液(所以又被成为白云病),被破坏的表皮细胞,往往被细菌和水霉寄生,形成溃疡,此虫大量寄生时病鱼很快就死亡。二龄以上的大鱼若患此病,则鳞片竖起,鳞囊中有积水。垂死的病鱼常呆浮于水面,最初1~2天少数鱼死亡,3~4天后出现大批死亡高峰。

  2.病原与流行:此病的病原体是漂浮波豆虫。可以危害到全国范围内的各种淡水鱼及海水鱼中的鲽类,对幼鱼的危害更为明显,可导致大批死亡。

  3.防治方法:①用10~20ppmKMnO4药浴10~30分钟。

  五、粘孢子虫病:

1.发病症状:病原体往往大量侵袭皮肤、鳃瓣、肠道和神经系统。病鱼消瘦、体色发黑、离群独游或焦躁不安而狂游;寄生在鳃表皮组织里不断生长繁殖,形成许多灰白色的点状的胞囊,使鳃组织受破坏,影响鱼的呼吸机能,严重感染,使鱼致死。

  2.病原与流行:粘孢子虫病的病原体是我国淡水鱼中已发现的粘孢子虫,包括八属多个种,常见的粘孢子虫有饼形碘孢虫、野鲤碘孢虫,鲫碘孢虫、鲢碘孢虫等。

  秋末冬季10~2月对鱼种危害极大,适宜在水温8~25℃繁殖。

  3.防治方法:预防措施:①用生石灰Kg/亩彻底清塘,以杀灭淤泥中的孢子;②用石灰氮Kg/亩清塘杀灭;③鱼种放养前,用高锰酸钾ppm浸洗30分钟,或用石灰氮ppm悬浮液浸洗30分钟,能有效杀灭60~70%的孢子。

  六、白点病(小瓜虫病):

1.发病症状:在鱼体表面有许多小白点,可使鱼体表面分泌大量黏液,在寄生部位形成胞囊;如果寄生在眼角膜,可导致也失明;病鱼表现为急躁不安,群集绕池边游动,并不断地和其它物体摩擦或跳出水面鱼身体消瘦发黑,鳃丝充血,呼吸困难;不久即大批死亡。

  2.病原与流行:白点病的病原体是多子小瓜虫。多子小瓜虫身体柔软可塑,当它钻进鱼的皮肤或鳃组织内时,剥取寄生组织作营养,引起组织增生,形成脓泡,肉眼可见许多小白点。初冬和春末夏初易发生,适宜在水温15~25℃生长、繁殖。该病的发生是世界性的,主要危害的品种是养殖淡水鱼及洄游性鱼类和淡水观赏鱼。另外,在小水体或养殖密度过大时,易发病。

  3.防治方法:①池塘要用石灰彻底消毒,水泥池、玻璃容器、塑料容器要用KMnO4或漂白粉消毒;②全池泼洒亚甲蓝2ppm,连续泼洒2~3次。

  七、三代虫病:

1.发病症状:严重的病鱼皮肤上有一层灰白色黏液膜,而失去原有光泽,状态不安,常狂游水中;若寄生在鳃上,可导致在鳃上形成血斑,鳃丝边缘呈灰白色,食欲减退,最后窒息死亡。

  2.病原与流行:三代虫的病原体是三代虫,共有多个种,我国常见的有2种即鲩三代虫和秀丽三代虫。主要流行于春季和秋末冬初,繁殖最适宜水温20℃左右。分布甚广,主要危害的是幼鱼,密度过大是发病的主要原因。

  3.防治方法:用安特“混杀指环清”全池泼洒,每瓶(ml)2-3亩·米,连用2次。

  八、锚头蚤病:

1.发病症状:主要寄生在鱼体和外界接触的部位上,使周围组织发炎红肿,影响吃食和呼吸,引起死亡。若寄生在口腔中,则鱼嘴一直开着,称“开口病”;若寄生在鳞片和肌肉中,造成鱼体的出血和发炎;老虫阶段寄生部位的鳞片往往有“缺口”,可导致累枝虫和钟虫的寄生,象棉絮一样,又称“蓑衣病”。

  2.病原与流行:锚头蚤病的病原体为多态锚头蚤、鲤锚头蚤、鲩锚头蚤等。

  此病全国流行较广,秋季流行较为严重,适宜水温20~25℃,从鱼种到成鱼均可危害,对花白鲢的危害最大,并且可造成鱼种的大批死亡。

  3.防治方法:无鳞鱼时,用“安特伊虫可1瓶(ml)+安特脱虫克1瓶(ml)”全池泼洒3亩·米,水温低于20℃时全池泼洒5亩·米。

产品展示









































北京哪家治白癜风医院最好
北京最出名的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goldpf.com/kfal/759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广告合作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乘车路线:18路、112路、43路、30路、36路、45路 电子邮箱: lidekdfq@163.com
    版权所有:肝腹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