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台湾发生登革热暴发疫情,近日省内邻近地市也发现登革热本地疫情。目前正值登革热高发季节,且中秋、国庆假期临近,人口流动加大,我市发生输入性登革热病例并导致本地传播的风险加大,市疾控中心发布公共卫生预警,提醒大伙务必做好防护措施哦! 据市疾控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科科长富小飞介绍,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经白纹伊蚊(俗称“花蚊子”)传播的急性传染病。 “它的潜伏期为3至14天,一般人在5至8天,临床表现有发热、畏寒、头痛、全身疼痛、疲乏不适、胃纳差等,很多轻症病例的症状往往与感冒类似,不过大家需要注意的是,它的典型临床特征为突然起病、迅速高热、三红征(颜面潮红、颈红、胸背红)、多样性皮疹、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等。”富小飞介绍,登革热为自限性传染病,并发症较不常见,病死率较低,一般无后遗症。
但是,富小飞也提到,登革热容易传播,所以一旦二次感染或多次感染,严重者就会出现休克甚至死亡。“因为登革热的分型有4种,而感染不同分型的登革热,会有‘1+12’的重症情况出现!” “由于登革热的登革病毒是经白纹伊蚊传播,而近段时间我市的温度又最适宜蚊子生存,所以现在最需要警惕登革热。”疾控专家提到。 富小飞介绍,蚊子最适宜生存的温度是20℃至25℃,这也是为什么大夏天的时候我们感觉不到周围有蚊子,但到了秋天蚊子反而多了起来。“按照嘉兴往年的气温走势来看,20℃至25℃这样的温度能持续到11月份。” 秋天也是多雨水的季节,而蚊子主要是在一些小型积水容器,如水培植物容器、室外积水缸罐、废旧轮胎内生长。“这些雨水就为蚊子孳生提供了条件。” 预防蚊子孳生,要及时清理容器积水,清除白纹伊蚊孳生地,水培植物勤洗勤换水,勿让花盆底盘留有积水,把废弃不用的罐子及瓶子等放进有盖的垃圾桶内。 据疾控专家介绍,登革热主要分布在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如东南亚和南美洲等地,我国广东、广西和台湾等地也是登革热的高发区域。“去年我市发现了5例登革热,其中有2例是从巴厘岛回来的,另外3例均来自广东。”
疾控专家建议,近期前往东南亚、非洲和台湾、云南、广东等登革热流行国家或地区的旅游者和劳务人员,包括近期前往省内邻近地市的,要注意做好个人防护,如穿长袖衣裤,使用防蚊液等措施避免蚊虫叮咬,一旦出现发冷、发热的症状需及时就医,并主动告知旅行史。
“白纹伊蚊的吸血高峰在下午4至5点,次高峰在上午9至10点。此外,白纹伊蚊的活动半径一般在孳生地附近50至米范围,很少超过米,因此,在其活动高峰时段处于其孳生地周围米范围内较易受到该种蚊子叮咬。”富小飞提醒。 安全驱蚊小贴士 即使抛开传播疾病这一点不说,蚊子叮咬也着实让人烦恼。那么,现在市场上令人眼花缭乱的防蚊产品该怎么挑选呢?
疾控专家富小飞提到,DEET(避蚊胺)是公认最有效的驱蚊成分,就是说,无论是防蚊液还是防蚊圈等,首要认准的就是DEET。“但DEET在使用上是有所限制的,美国儿科学会证实10%至20%的DEET可直接用于儿童和成人,但不建议使用于2个月以下的婴儿;加拿大卫生部建议2-12岁的儿童使用的DEET防蚊产品浓度应低于10%,且一天不宜使用超过3次。2岁以下的儿童一天使用不宜超过1次,6个月内的婴儿不宜使用。”
关于6个月以内的婴儿,富小飞建议还是使用“电蚊拍+蚊帐”的物理驱蚊方式。 此外,富小飞也提到,人在室外或室内活动,也会影响到驱蚊产品的驱蚊效果,什么时候涂、涂多少量也都有讲究。“一般来说,洗完澡后喷涂上防蚊产品效果会比较好。”富小飞建议,“被蚊子叮咬后一定别使劲挠,因为这样容易感染发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