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20岁的我们在做些什么吗,逃课、宅在宿舍里没夜没日打游戏、临考前几天才开始啃书温习……就在青涩懵懂的我们跌跌撞撞地消磨时间,总有一群即使对未来的发展道路不清晰,也仍不断去付诸努力的人,怀揣着对日常生活的观察和理解,设计出了这样的惊喜作品。初生牛犊不怕虎,虽然这些作品还不够成熟完善,但相信随着阅历加深,日后的他们必将带给我们更多惊喜。 打破传统开启方式的灯具设计 在我们看来,灯具的开关百变不离其宗,无非是按钮、触碰、遥控、和自动感应这几大类。不过,来自广州美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12级生活工作室的学生李赞文/ZanwenLi却从这传统局限中跳出来,打破了传统台灯的开关方式,为自己设计的『衡』系列台灯设计了一个相当独特的交互式开启方式。 『衡』是一系列有着圆柱底座和不同几何木框的木制LED台灯,如果没有说明,肯定会有许多人对它的开启方式感到一头雾水。实际上,木框里的两个磁力小木球就是台灯的开关。 使用时,我们将放置在桌面的一个小木球往上抬,当两个小木球相互吸引并悬浮在空中,同时达到平衡状态时,灯光就会慢慢变亮。 真正的实力派自行车 这是设计师KasperSchwartz身为丹麦皇家设计学院产品设计专业的学生而带来的毕业作品。通过对特殊的模块式装备的添加或更换,这款概念自行车可以容易地在不同用途间转换,以灵活的应对变化和满足日常休闲、载物等实际需要。 紧凑、轻量,是「Rubybike」的设计方向,因此它配备的是尺寸相对较小的24英寸轮毂。更短的车辆长度,也是为更友好的转向而设计,使它能够更灵活的应对突发的交通状况。 与时同时,自行车的车把手以及脚踏都可以向内折叠及降低,这个功能在狭窄和有限的空间内停车、以及进入火车和地铁等公共交通时显得成为方便。 每辆自行车的把手中间都内置了一个显示器,通过与智能手机的连接,这个显示器可以具备导航功能、提供单车速度、里程、卡路里等信息,以及接收手机的信息推送和接听电话。 一个与以往自行车大大不同的是,你完全可以自己动手,在车架下装一个电池,并将前轮替换为内置电机的轮毂,就可以将原本的普通自行车升级为电动自行车。这一改装简单而便利,也不会影响自行车的整体外观。 根据需要,扁平式的车篮可自由拆卸。 全新的微波炉形象 自打认识微波炉以来,它的形象一直就是四四方方的样子,已经审美疲劳到一定境界啦。英国Kingston大学的学生JakeRich带来的全新微波炉形象让我们眼前一亮,小巧的模样适合厨房本来就不大的家庭,底部的小轮子也方便你挪动。 车身就是一把锁的自行车 作为自行车偷盗事件中的受害者,三个工科学生JuanJoséMonsalve、AndrésRoi和CristóbalCabello决定发明一种可有效防止此类事件的技术,他们带来了「Yerka」。 充分利用自行车的三角框架,他们将其设计成了一个可开可闭的锁具系统,可以在不到20秒的时间内将整个车身锁定在较宽大的树干、电线杆等上面。 解谜式隐藏储物凳 HIDE是由斯德哥尔摩设计学院学生ToveGreitz带来的一款日常小木凳,同时兼备储存杂物的差事。 虽然储存杂物是项附加功能,但做得可一点也不马糊,想打开它来存储杂物或取出物品?先动动脑吧!设计师将解谜类的移动方块游戏融入其中,将开口巧妙的隐藏了起来,要打开柜子你就得先动动手、动动脑把难题解了。 警示订书针 警示订书针(AlertStaples)是台湾国立台北科技大学的学生许玮玲、游全益、赖俞任的设计作品。 设计师们在钉书针的边上设置了一片红色区域,这一简单的小调整使得钉书针成为了一个相当于能「显示用量」的智能产品,它会在钉书针即将用完时,醒目和有效的提醒你准备更换新的订书针。 RainShield全方位雨伞 自从雨伞在中国诞生以来的这多年间虽然在全世界都普及开来但是至今仍没有脱离当初最原始的骨架结构、形态以及使用方式。来自台湾科技大学工商业设计系的两位学生林旻苇(LinMin-Wei)和刘立祥(LiuLi-Hsiang)创作的RainShield全方位雨伞让人印象深刻,它不但一改雨伞在人们眼中的传统形象,在功能和结构上还实现了极富挑战的创新。 设计师用一根金属条便代替了雨伞原本复杂的骨骼框架并且能够做到收放自如。更大的伞面能够帮助使用者抵御更加猛烈的大风和雨水。而当RainShield完全收起时却只有18厘米大小,十分便于随身携带。 RainShield给人带来的是名副其实的全方位防护,不仅挡雨还能有效阻隔路面积水的泼溅。 首款无需调光器的可调光灯泡 一眼看上去,这款灯泡当真古怪,在没有遮挡的情况下,33颗LED灯珠直接裸奔灯体上,而灯体,居然是棱角分明的十一面折叠体。这灯泡由3名来自多伦多大学的毕业生联手研制,它叫「NanoleafBloom」,但你也可以将它称之为史上第一款不需要调光器的可调光灯泡、或者最省电的纳米LED灯泡。 设计师灯泡内加入了一块特制的专利芯片,它可以从任何传统开关中截取控制信号,所以无需遥控、也无需在手机下载APP,实际使用时不管是台灯的线控开关、还是传统墙壁开关,都可以通过三个步骤直接控制灯泡的亮度。 首次打开开关,灯光会从最暗渐渐变亮,等到合适光线,快速按动两次开关就可锁定亮度;再次快速按动两次开关,光线则会从最亮渐渐变暗,遇到合适的光线,又可以用同样的操作锁定亮度。 在最亮的时候,NanoleafBloom的亮度相当于75W的灯泡,但耗电却不超过10W。NanoleafBloom还自带夜灯模式,只要快速按动电源开关开3下,就能迅速切换到夜灯模式,夜灯开启后只有5%的亮度,能耗仅为0.5W,这个亮度当小夜灯最适合不过。 混凝土蓝牙音箱 『CONCRETUS』是一款用混凝土制作的无线蓝牙音箱,是由立陶宛工业设计专业在读学生Gra?inaBo?kut?带来的作品。 混凝土无论如何也称不上完美的材料,即使是完全相同的制作流程,也会带来全然不同的效果,例如表面的光洁度完全不同,例如总有许许多多的气泡孔出现在不同位置。但恰恰是这些,又构成了美学的另一个层面,由此制作出来的每一个产品都会是独一无二。 这种粗犷不仅表现在气泡孔和纹理上,甚至还有边边角角显眼、不完美的缺角,这种狂野想必会吓退不少人,但又会让另一些人爱得更深。 “随机”(Random)桌子 这款名为“随机”(Random)桌子是由德国斯图加特应用科技大学室内设计专业学生PhilippGrundhoefer设计的作品。其设计非常巧妙,可以按需转换作为桌子或者茶几使用,巧妙之处在于实心项目L形设计的桌腿,采用扳扣的设计,桌面两面留有桌腿长短相配的凹槽,按需要把桌腿一边扣在凹槽里,与桌面融为一体。 自动锁水器 锁水器(WaterLock)是集水表与锁定装置于一体的水龙头,由国立台北科技大学创新设计研究所的二年级学生带来。 这款设计主要适用于浴缸水龙头,它允许用户在放水时预设水量后放心的离开,因为在水量流出达到预设数值时,它就会自动关闭,避免水满自溢产生浪费。而同时它也能够记录和显示总的用水量,以此潜移默化地提高用户的节水意识。 纺织家具 这是匈牙利家具设计专业学生MónusKata的带来的设计作品,将家具设计及纺织设计融合在这款作品中。 两件灰色木制储物柜,通过针织纺织连结在一起,就可以收放自如地使用两个小储物柜。 倾净杯 钟爱玻璃杯的朋友可能大多会在用完后翻转,旨在晾干水分,但实际上杯子的平口常与桌面无缝契合,形成一个密闭的空间使得从杯壁淌下的水分无法逃逸,因此你会发现过了几天杯内仍然非常潮湿。台湾大同大学的黄士豪(HuangShi-hao)据此带来了毕业作品:倾净杯(TiltCup)。 设计师在杯口留了一个斜边,这简单却极其巧妙的改变使得流通的空气能在杯子倒置时进入杯内,有效保持水杯干燥、并避免细菌滋生。 互动式DIY椅子Kachi-Katah 在美国加州普拉特学院(Prattinstitute)主修工业设计的日本学生MasamuneKaji设计的一款椅子—Kachi-Katah,灵感来自于日本插花的互动与变化,整个椅子都是活动的,可以摊开成平面。 要组合成可以使用的椅子,就需要自己动手组合起来。 「PureTowel」快干毛巾架 由墨西哥工业设计专业的学生LeobardoArmenta为『伊莱克斯设计实验室大赛』带来的参赛作品。「PureTowel」主要由环形扫描仪和智能毛巾架组成,当我们将湿毛巾挂在毛巾架上,智能毛巾架会自动检测毛巾湿度并激活环形扫描仪垂直运动,扫描仪内的紫外线和高速风干机会在10秒内杀死毛巾上99.9%的细菌,保持毛巾的干燥、干净。 储能发热护膝垫 膝盖是爱运动的人们很重要的身体部位,如果不加以保护,很容易出现损伤情况,发生之后会非常痛苦。台湾铭传大学的学生周宜瑾设计研发的储能发热护膝垫(EnergyStorageHeatingKneePad),会存储运动过程中诱导产生的能量,并释放热量来缓解疼痛并可以在运动后缓解疲劳,同时它也可以保护膝盖。 易剪扎带 在捆扎电线或物品时,常常用到设计有止退功能、只能越扎越紧的塑料扎带,可说是非常方便和得力的助手。但等要将它去除时,却往往由于捆得过紧,找不到一个好的切入点将其剪开,有时还会因此划伤电线或物品。韩国弘益大学设计系学生金晟溱(KimSeongjin)带来了一个简单有效的解决方案:易剪扎带(EasyToCut)。 即在靠近接口处翘起一个三角空间,给剪除工具事先留好一个空间。 全面启动椅(IneptionChair) 有没有一种被自己的眼睛骗到的感觉?其实这是一位罗德岛设计学院的学生VivianChiu所设计的全面启动椅(IneptionChair)。 因为受到电影的启发,看起来很像无限往远处延长的这张椅子,其实是由10张没有椅背和椅垫的椅子,由大至小重叠而成。 制作的时候经过详细的测量,所以让椅子可以刚刚好重叠在一起,制造出好像是很多张椅子往无限远处延长的感觉。 典范文创 一个聚集传统文化创意的平台; 一个给历史文化增添活泼因子的平台; 一个转换文化思维方式的平台; 在这里,文化与创意碰撞,迸发出璀璨的花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