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上岸后继续逐户转移,村民离家50米房子被冲塌 找到潘绵成并不容易,因为他的手机已被泥石流冲走,连续几天忙于救灾也没去买新手机。这位不太会说普通话的53岁汉子是信宜市洪冠镇蓝村村委会副主任,在这次特大暴雨灾害中组织转移群众60户,尽管8间房子被冲塌,但无人员伤亡。 5月20日凌晨已经开始下雨,蓝村村干部一大早就开始布置做好防汛的准备工作。潘绵成早上9时前已全部电话通知他自己所负责的合水片的需要转移人员共60多户,11时后雨势渐大,他放心不入步行进村入户察看。“当时雨很大,村道上积水已过膝,摩托车开不动了,我只能走进村。”潘绵成告诉记者。 在下午2时左右潘绵成一个人走到富口村坑口入户时,就发现路前方3米宽的村道边有轻微泥石流流下,他仗着自己熟悉道路,继续摸索着往前走。暴雨如注、水势迅猛,他被突如其来的十几米泥石流冲到了河里。当时的落差有3米多,涨水后的河道水深有十多米。湍急的水流让熟识水性的他感觉力不从心,幸好迅速抓住了河边的竹子,然后慢慢用力地爬上岸去。 上岸之后,他发现手脚都擦伤了,身上的手机、钥匙、钱包等所有财物全被水冲走了。当时他也没多想,继续步行几百米进到村里,逐户组织村民转移。村民潘明宗一家刚刚跟着潘绵成走出家门约50米,房屋就被泥石流冲塌了。潘明宗连呼命大,要不是见到泥人一样的潘绵成,他肯定不会相信泥石流就在身边,也舍不得放弃家当出门转移。 在把所有危户转移之后,潘绵成立刻组织人员抢修被堵的道路,并通宵指挥钩机、铲车清理路障,一直到21日早上六点多才回到家,回家后发现自己已经是满身伤痕、声音沙哑得说不出话来了。 南方日报记者顾大炜通讯员张宇 来源:南方网 暴雨中——共产党人救群众以身涉险 “河水涨得太快了,小朋友还没来得及被家长接走,洪水就把学校灌满了!”“幸亏东镇派出所!”一位获救的幼儿园老师激动地说。 下午四时许,上漫的河水和倒灌的地下水将农民街瞬间变成一片泽国。在农民街,被困的14名老人和未被家长接走的50名小孩和6名教师牵动所有人的神经。 “灾情就是命令!”接报后,东镇派出所所长刘伟立即组织全所人员奔赴农民街。面对汹涌而至的洪流,干警毫无畏惧,冒着倾盆大雨,纷纷跳下过腰深洪水中,利用绳索,用肩背,用橡皮艇的方式将被困的14名老人、8名小学生、50名儿童和6名教师胜利救了出来。 党员们用自己的“只身涉险”换来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转危为安”。 暴雨中——共产党员返身救援“孤岛”群众 “等我们安全撤离后不久,洪水就淹没了刚才大家被困的地方。真是太危险了!”东镇街道六谢社区党支部书记梁章杰回忆说,仍然心有余悸。 当天上午9时,强暴雨使六谢社区近千户群众的房屋进水。部分民房被洪水团团围住,成了“孤岛”。“救人,救人,救人!”来不及考虑,街道驻点党委委员林灿勇、驻村工作组长梁兵全与几个社区党员,趟过齐腰深的洪水,转移受灾群众。在转移了一部分群众到安全地带后,又再次趟回“孤岛”帮助其他群众。 此时,市第十小学里的孩子哭了。看着渐渐上涨的水面,大家开始恐慌。这时候,社区干部将相关情况报告给了分管教育的街道党委副书记陈绍梅,陈绍梅马上向市教育局、勇士俱乐部刘梓华副队长救援,立即组织党员干部赶到市十小进行救援,在众多党员的合力下,被困群众和第十小学近名学生得以脱险。 暴雨中——共产党员背着群众转移 与六谢社区被困孤岛的群众相比,垌尾社区的名群众是幸运的。14时,街道党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罗胜与办事处副主任何锋巡查山塘水库的时候,发现地质灾害监控点有明显变化。 看着瓢泼大雨丝毫没有停歇的迹象,考虑到该村随时有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罗胜马上召集驻社区工作组党员干部、城北派出所党员干部、社区干部迅速组织地质灾害范围内多名群众撤离。 党员干部两人一组、三人一队,冒着大雨挨家挨户做群众的思想工作,动员村民大转移。遇上有走不动的群众,党员干部们便背上群众转移;遇到有群众舍弃不下的东西,党员干部就挽起裤腿帮着扛。下午5点30分,多名群众撤离危险区。 暴雨中——党和我们在一起 “危机时刻,党和我们在一起。”对这句话,凤岗村老百姓有着深刻的体会。 面对突如其来的特大暴雨自然灾害,东镇街道党委、办事处迅速响应信宜市委、市政府的号召,领导班子亲临一线,坐阵指挥。党委书记谭罡第一时间赶赴尚文社区现场,与社区干部一起开展群众安全转移工作。谭罡一再指示:“全街道工作的重中之重就是要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要安排好受灾群众生活,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继续抓好防灾减灾工作,特别是对地质灾害的防范,广大党员要在防汛抗洪救灾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是命令,是要求,是职责。谭罡为了掌握灾情,转移群众,在道路垮塌严重、桥梁损毁无法通行的情况下,从尚文社区步行到凤岗村6公里实地查看地质灾害,将11户35名群众转移到安全地带…… 来源:活力东镇、信宜组工 洪灾来袭,水口镇党员干部冲锋在前,尽显共产党员的英勇本色,其中一位穿着一条红底裤的干部表现勇敢,三番五次冲入洪流中救人。 知情人士介绍,抢救被困群众时他身上衣服全湿透,于是脱得只剩一条红底裤又冲入洪流中营救被困的老人。 他是谁?小编将继续追踪报道! 水口红底哥 水口镇村干部转移被困群众 来源:信宜微资讯 今天(5月23日)上午,茂名市妇联与女企业家协会姐妹组成慰问团,奔赶信宜,慰问灾区的受灾群众。 茂名网论坛网友:竹子椒 5月19日晚至20日下午,我市普降暴雨到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造成我市信宜、高州等地发生严重灾情。 市司法局心系灾区群众,在灾情发生后,迅速行动起来,下发了《关于切实做好救灾复产期间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的通知》,充分发挥“一村(居)一律师”深入基层、网点多的优势,组织驻灾区的律师事务所、村(居)律师,深入村(居)为群众救灾复产、保险理赔、调解维稳等提供法律服务。5月22日当天,21名村(居)律师先后到达信宜、高州市灾区的驻点村委会,现场解答灾区群众涉及灾害赔偿等的法律咨询,化解因灾害引起的矛盾纠纷,维护基层社会稳定。尚未到达的律师也通过电话与村(居)委干部取得联系,了解灾害情况。据不完全统计,自5月22日当天,信宜、高州两市灾区的驻村(居)律师共接受村民法律咨询人次,化解矛盾纠纷12宗。23日,受灾的24个镇的驻村(居)律师继续赶往信宜、高州灾区村委会,协助当地党委政府深入村(居)委、村庄开展灾后复产法律服务工作。 来源:茂名普法 守望相助 大成镇帮丁堡镇,抗灾复产一起干! 关键时刻看党员干部,行动是最铿锵的语言。“5.20”二百年一遇的极端暴雨使我市多个乡镇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大成镇党委政府在做好本镇灾后生产自救和恢复生产工作的同时,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的号召,5月22日,由镇党委书记黄飚同志带队,组织25名年轻党员干部组成大成镇“5·20”极端暴雨救灾复产党员志愿者队伍,支援兄弟镇丁堡镇救灾工作,用实际行动表达大成人民对丁堡人民的一份份炽热爱心。 根据丁堡镇救灾工作需要,大成镇党员志愿者队伍分工明确,分为路障清理组及淤泥清除组,兵分两路,分别到丁堡镇九埇至塘岭路段清理路障、到大舍坡参与淤泥清除工作。 路障清理组首先耗时1个半小时清理大成镇双乐村至丁堡镇九埇村路段路障,其后向丁堡塘岭方向进发。为尽快恢复道路畅通,路障清除组争分夺秒,自中午12时起,连续工作6小时不停歇,清除倒塌树木、路障20处,全程9公里约立方泥土。截止18时,大成镇双乐村至丁堡镇塘岭路段已全线畅通。丁堡镇群众纷纷给大成路障清除组点赞。 ▲出动推土机、勾机作业 在路障清除工作紧锣密鼓地进行的同时,一批配戴党徽的大成镇党员也正在丁堡镇大舍坡救灾现场一刻不停地忙碌着。大家发扬不怕苦不怕累连续作战精神,分工合作,清除淤泥、抽排污水、清运垃圾,一趟趟往返,汗流浃背,在忙碌中忘了劳累。 ▲有没有深入泥潭的感觉? ▲民宅里只能人工作业,没有自动化机械帮忙 ▲烈日当空,淤泥又重,清理难度大 ▲像种田的感觉,仿佛置身田地里 ▲淤泥一铲一铲放上斗车运走 ▲一斗车要两个人才能推得动 ▲看见墙壁上的水印么?差不多到人的脖子处了! ▲大成镇党委书记黄飚亲自带队 ▲终于清理干净了,辛苦你们啦!
经过近6小时的奋斗,工作组已帮助多名群众清理完家中淤积达30公分高的淤泥,清理面积共约平方,受到了丁堡镇大舍坡群众的高度赞扬和一致好评。 5月20日,下午4:30分,池洞镇三防办接报:位于池洞镇旺藩村委会一水电站5名职工被洪水围困,其中1名职工在山体滑坡中受了重伤,情况十分危急。
营救小分队踩着齐大腿深的淤泥,边走边开路,一路上他们冒着山体滑坡、道路塌陷等不可预测的危险,继续徒步4公里于傍晚6点20分到达出事水电站的对岸。 被困在对岸的电站职工
由于事发河段洪水咆哮,营救小分队难以渡河救人,镇党委委员、武装部长曾玉喜向对岸喊话,稳定被困电站职工的情绪;这边队员们争分夺秒,先把一条自来水管扔到对岸充当安全绳,然后4个队员冒着被洪水冲走的危险抓住水管强渡到对岸。
抢险队员成功抢滩后发现受伤被困的电站职工的精神状态很差,受伤较为严重,为救人抢占时间。队员们用胶椅扎成一个担架,固定好伤员后,倾尽全力冒湍急的洪流将伤员抬过对岸。
抵达岸边队员们马不停蹄,轮番接力担着伤员在崎岖的山路上艰难前行,全体队员在黑暗中徒步将近一公里,终于在晚上10点30分将伤员抬到旺藩村委会。
这时等候在场的医务人员迅速开展救治工作,随后救护车医院作进一步的救治,医院的精心治疗目前该伤员正在康复中。 ▲参与救援工作的部分抢险小分队队员 ▲镇委书记谢丰懋为抢险小分队的队员送来晚餐 ▲晚上11点才吃上晚餐的抢险小分队队员 来源:信宜头条 救灾复课,信宜十小在行动 暴雨令学校受灾严重,在校受困师生达多人,但在校领导的指挥下,师生都没有慌乱,迅速开始自救。老师们一边安抚学生情绪,一边积极与电话那头心急欲焚的家长沟通最新情况,让家长放心。 为了尽快安全疏散受困师生,为了解救受困学生,校领导果断地采取了应急方案,搭起竹梯,并亲自带领教师和自发组织的教师家属、学生家长,冒着大雨,将学生逐个抱下教学楼,转移到安全地带。 灾情就是命令。收到消息后,教育局韦章万局长不顾个人安危,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指挥救援工作,并身先士卒,加入到疏散学生的队伍中。 20日中午12点,与疲惫和恐惧战斗了数个小时的老师和学生们,又面临断粮的威胁。幸好就在此刻,东镇街道党委书记谭罡同志安排陈绍梅副书记以及中心学校谭光信主任带领着勇士车队,不畏艰险涉水而来,给我们送来了面包和干粮。这雪中送炭的队伍及时解决了受困师生的燃眉之急,使我们在无情的暴雨中倍感温暖。
下午四点半,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所有学生安全撤离,并随家长安全回到家。全体教职工此刻虽然疲惫不堪,但是一颗颗悬着的心终于完全放了下来。 暴雨过后,校园内已面目全非。 教室里一片狼藉。
运动场上一片泥泞。
5月21日早上,全体教师取消休假,利用周末休息时间回到学校清理淤泥,打扫卫生,同心协力,迅速投入到救灾复课行动中。
5月21日下午,市教育局副局长潘新科一行,在东镇街道中心学校主要领导廖福、谭光信的陪同下,察看学校的灾情,并指挥救灾复课工作。
茂名市领导带领卫生疾控工作人员对校园进行了全面消毒。
由于地势较低,信宜市第十小学在此次水灾中损失巨大,具体损失情况正在统计中,救灾复课的任务十分艰巨。目前,学校全体教职工正齐心协力,加快清理校园淤泥,做好灾后卫生防疫各项工作,确保星期一复课。
来源:信宜头条 照片上,1名扎辫子的小伙子守在1条绳子旁边,拉着背小孩的大人、学生趟过没膝的积水。近日,广东信宜遭遇超年一遇大暴雨,这张“风雨中接力”的照片迅速刷爆朋友圈,令人看后心头一暖。人们纷纷打听,这位只留下“神秘”背影的“拉绳哥”到底是谁? 这张照片来自广东茂名的媒体记者黄楚凡。20日,今年以来最强暴雨袭击广东。位于粤西部的山区小城信宜出现特大暴雨,导致8人死亡、4人失踪。不少地方山洪暴发,洪水漫堤。 “在街头看到这一幕我很感动,赶紧上去问他姓名、电话,小伙子笑了笑,说了一句没什么,就走掉了。”黄楚凡告诉记者,他把照片发在朋友圈里,很快在当地的社交网络上赢得大量“点赞”。 (记者王东震摄) 记者在信宜采访时发现,从政府部门到热心群众都在寻找“拉绳哥”的下落。热心的邱先生从“染黄的一撮小辫”,猜测“拉绳哥”可能在发廊工作。他在事发地信宜市林业街附近挨个发廊去找,没想到还真找到了“拉绳哥”。 21日晚,记者在邱先生带领下来到“拉绳哥”的理发店。店名“守艺人”就如同他本人,一副本本分分的模样。“拉绳哥”的真实姓名叫周土芳,今年26岁,信宜本地人,瘦瘦的身材,穿着一身黑色工作服,脑后扎着标志性的小辫。 (记者王东震摄) 记者的造访让周土芳有些局促不安。面对提问,他总是露出羞涩的笑容:“其实没什么,很平常的一件事。年轻人看到这种情况,都会去帮一下吧。” 据周土芳回忆,20日下午3点左右,大雨下得又急又密,很快淹没街道,没过行人膝盖。发廊里当时也进了水,大约有40厘米深。自己本来正跟店员一起收拾东西,忽然抬头看见窗外,有老人和小孩在水里“走不动”,像“稻草”一样在风雨里摇摇晃晃险些跌倒。 (记者王东震摄) “我不能眼看着不伸把手。”周土芳在心里盘算,附近有一家幼儿园,眼看快放学了,接小孩回家的人会越来越多。旁边的住宅小区地势较高,里面1条暗渠的水冲下来,在小区门口形成一股急流,想要逆流而上十分不易。 眼看水位越来越高,周土芳来不及多想,放下店里的活,穿着1双休闲鞋就冲到水里,搀扶老人和孩子走过急流,一直把他们送到小区门口。 “这段路有3米多,但在那么深的水里走起来可不容易,我心里也害怕。好在平常喜欢扎马步,走起来还比较稳。”周土芳笑着告诉记者。 随着行人越来越多,他发现,一个个搀人“过河”也不是办法。于是,他回到发廊,跟店员们一起拿塑料包装带结成一条3米多长的绳子,绑在小区铁门和路边一根铁管中间。这样一来,他把行人带到路边,人们就可以自己扶着绳子慢慢走进小区。 “拉人一把”这个看似“简单”的动作,让周土芳在水里足足站了3个小时,浑身上下湿透了。店里的同事也跑去帮忙,直到积水基本退去大家才离开。 网络“走红”让周土芳十分意外。他坦率地说,那条帮人“过河”的绳子早就扔掉了。但这件事被周围邻居牢牢记在心里。隔壁商户的一位店员说:“那天好多人被大水挡在门口进不去,多亏这个热心的年轻人,我们要向他学习。” 在这次暴雨袭击中,“拉绳哥”助人只是一个缩影。记者在信宜采访发现,很多街坊乡邻在风雨中互相扶持守望相助,汇聚成一股股暖流。干部把受困4个多小时的老人从废墟里背出来,义工们到受灾居民家里开展复产互救…… “不管什么时候,看到有人摔倒我都会去扶的,存一颗善良之心,做正义之事,是做人的本分。”周土芳说。 新华社记者毛一竹 周颖 来源:新华社 转移在押人员。 从5月19日晚开始的强降水令信宜的河道水位不断上涨,河水开始漫上路面。在地势低洼的信宜市看守所内,一场争分夺秒,惊心动魄的在押人员大转移正在进行。 20日早上11时40分,雨势渐大,信宜市看守所内的下水道开始倒灌,民警、辅警一起冲入暴雨中用沙袋封堵进水较猛的部位,垒起了1米多高的防洪墙。 水涨得很快,12时10分已没到膝盖,沙袋已挡不住水流。当时在现场的信宜市公安局副局长梁爽、看守所所长卢方南、巡警大队长梁麟、武警茂名支队信宜中队中队长苗志伟共同商量,立即把在押人员转移到办公区域。 当时,看守所民警、辅警、武警官兵、巡警、竹山派出所干警加起来仅60多人,而看守所在押人员有人。随着水位上升,在押人员开始出现躁动,看守民警开始喊话稳定他们的情绪,并立即组织转移,所有在押人员在20分钟内转移到了看守所二楼、三楼的民警办公室和会议室。 “最后十几名在押人员出来的时候水已漫到胸口,我们最后出来的武警战士是游出来的,全部仓室入水,普遍水深超过了1.6米,深的地方达到了2米。”苗志伟说。 看守所转移在押人员。 与此同时,茂名市副市长、公安局局长陈克带队赶赴信宜,及时协调并抽调茂名市局机关、茂南、高州、化州、电白以及武警、消防火速集结,驰援信宜,会合信宜市公安局共多名警力,一起转移看守所在押人员。 1时左右,驰援的警力陆续赶到,但由于水流湍急,冲锋舟几次想运送物资进入看守所都失败,究其原因是水中的杂物缠住螺旋桨导致侧翻。到了下午5时左右晚饭时间,水位有所下降,看守人员冒险游泳运送水、面包、照明设备。 此时,在押人员情绪更为躁动不安,一些体弱的开始生病,甚至出现了个别在押人员鼓噪的情况,再转移势在必行。晚上8时,水位开始退到膝盖部位,茂名市委书记许光、市长李红军等主要领导进入看守所,现场指挥,9时左右转移正式开始。凌晨1时,名在押人员全部押送上运送车辆,交警驾驶警车带路,引导10多辆装满在押人员的囚车以及10多辆保卫车辆安全通过信宜市区及高速公路,转移至茂名、高州、化州市看守所。 在押运过程中,两名警力看守一名在押人员,秩序井然,没有发生意外状况。21日凌晨3时多,最后一批在押人员被安全转移到茂名市公安局第一看守所。 南方日报记者顾大炜邓巴烽通讯员曾煜柯科 洪水渐渐退去,信宜市区的居民也开始了救灾复产行动。昨日上午,记者看到受灾较严重的竹山路,目光所见处处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路上的积水基本排空,市民、商家自发清理门口淤泥杂物,各条道路的交通正在慢慢恢复,供电供水基本正常;机关干部和环卫工人一起在奋力清理淤泥。目前,全市生产生活秩序正在逐渐恢复正常。(吴祖光陈国汉) 供电人员在信宜北界抢修线路。通讯员阳浩摄 昨日,信宜街头清淤有条不紊进行。陈国汉摄 住建、城管部门出动机械清理信宜市区竹山路淤泥杂物。罗栋摄 志愿者帮助清理淤泥。陈国汉黄位清摄 交警冒雨疏导交通。信公宣摄 工作人员连夜清理信宜市区街道淤泥。罗栋摄 信宜市民救灾复产。陈国汉谭云摄 大水退后,丁堡镇大舍坡村村民在抢救自家稻谷。卢文生摄 市政工人在信宜市城北大道清理路面。刘付思明摄 店员清理店铺积水。李颜东摄 信宜市民积极救灾复产。陈国汉摄 (来源:茂名新闻网微茂名综合)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留意茂名市广播电视台旗下主流媒体FM.1广播频率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