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类蔬菜属于直根系,虽然能迅速形成强大的根群,但其根系容易木栓化,再生能力弱。豆类蔬菜应加强肥水管理,养护根系。合理浇水。豆类蔬菜的根系对水分十分敏感,喜欢在较湿润的土壤中生长,但又特别忌水淹,尤其是在花期,田间积水会造成花粉减少,影响授粉,出现结荚减少的现象,土壤积水时间过长易造成落花、落荚。浇水时应浇小水,不能大水漫灌。苗期严格控制浇水量,浇透底水和缓苗水后不浇水或少浇水,此时土壤含水量大会影响开花结荚。第一个花序坐住后加大浇水量,促进豆荚生长。进入盛荚期后减少浇水,防止落花落荚。 施生根性肥料。为提高根系活力,低温季节应以施用生根性的海藻酸、甲壳素、腐殖酸类肥料为主,促进毛细根生长。尽量减少复合肥的施用,生物酵母+科力富+发根王。
控制用肥量。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开花结荚前一般不需要施肥,第一花序坐住后再适当施肥,进入盛荚期后不再大量施肥。后期施肥应少量多次,有利于根系吸收,生物酵母+科力富+大量元素水溶肥(10斤/亩)。 我们在大面积种植扁豆时就一定会有病虫害的发生,所以我们在管理上要尽心,做到早发现、早预防这样才能使扁豆高产,现在我们来看一下扁豆褐斑病的发病原因及防治方法。 褐斑病又称褐缘白斑病,主要为害叶片。叶片正、背面产生近圆形或不规则形褐色斑,边缘赤褐色,直径1~10毫米,后病斑中部变为灰白色至灰褐色。高湿时叶背面病斑上产生灰黑色霉状物。 扁豆褐斑病的发病规律病菌以子囊座随病残体在土中越冬,翌年初侵染由越冬病菌产生子囊孢子,借助风、雨传播,病部产生的子囊孢子借助气流传播。该病为高温、高湿病害,高温多雨天气条件下,温度20~25℃,相对湿度高于85%,易发病。 扁豆褐斑病的发病条件以分生孢子器或菌丝体附着在种子上或随同病残体在田间越冬。播种带菌种子,长出幼苗即染病,子叶或幼茎上出现病痕和分生孢子器,产出分生孢子借雨水传播,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潜育期6~8天。田间15~20℃及多雨潮湿易发病。扁豆褐斑病的防治方法: ①物理方法:与非豆类蔬菜轮作2年。合理密植,增施钾肥,清洁田园,将病残体集中烧毁。 ②种子消毒:将种子在冷水中预浸4~5小时,再转至50℃温水小浸5分钟。 ③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及时施药,中生菌素+烯酰吗啉倍液,中生菌素+甲霜锰锌倍液。每10天喷1次,连续防治2~3次。 扁豆褐斑病的发病规律及防治方法大家一定要记住哦!只有掌握了扁豆褐斑病的发病规律、发病条件,我们才能做到早发现、早预防。 注:文章转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