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融资平台转型之惑 开正门、堵偏门的地方政府债务清算整理工作正次第展开。一方面地方债发行正紧锣密鼓地推动,一方面各地正抓紧剥离地方融资平台公司的政府融资职能,城投公司与地方政府的分割正在推动,如马鞍山城投团体已更名为江东控股团体。 如果说2004年启动的以银行业为主的金融改革,通过"好银行-坏银行"处理使中国金融机构走出了技术性破产,并初步构建了现代治理架构;那么,这一轮基于地方财政治理整理,在处理方式上与上一轮金改类似,地方政府与地方融资平台的职能分割,如同在财政领域试行的"好银行-坏银行"模式,一则通过推动融资平 立公司制,把大量地方债务变成有限公司债,从而为地方政府清算净身;一则通过对地方政府进行清债核资,构建资产负债表,及发行地方债,而帮助地方政府直接进入金融市场做基础性准备。 当前地方政府积累了巨额债务,鉴于目前为地方政府举债的融资渠道其实不单单为地方融资平台,还包括一些地方国企乃至私企等"马甲",这使许多地方类似于2004年前的金融业。在当前内、外需动力减速的背景下,稳增长的重任无疑再度落向政府和国企。 因此,加快推动财政体制改革,政府清产核资,剥离部分存量债务等,无疑将有助于为稳增长注入可管控和把捏的经济动力。换言之,由于中国没有地方政府破产法等,地方融资平台的存量债务实际上是地方财政的永续债,地方融资平台对利率的不敏感就会使其变成一个巨大吸金黑洞;而剥离地方融资平台的政府融资职能,不但可厘清政府与市场边界,而且将使大量存量地方债逐渐变换成公司制下的有限债。 同时,剥离地方融资平台后,地方政府就会变成一个相对干净的壳,为今后修改《预算法》,构建地方政府信誉体系和地方政府资产负债表,发展地方债体系提供基础性准备。毕竟,当前地方融资平台肩负的巨额债务,无疑将影响地方债起航,尤其是在中国已面临真实储蓄率缺口,而终将进入国际市场拓展融资的大背景下,地方融资平 立化为"坏银行",换取地方债这一"好银行",确是一个积极的思路。 固然,不同于2004年金改恰好切入了WTO和房改释放的利好,这一轮财政整理面临的是经济增速下行期,这预示着继续通过经济增量消化存量的"坏银行"风险或难重演,而"好银行-坏银行"模式实际是一种风险转移而非风险管控。因此,目前值得警示的是,若地方融资平 立后,其债务由永续债变成有限债,且地方融资平台仍北京白癜风医院地址然是国企,那么掌控不好地方债务处理节奏,地方政府的财政风险会转化成金融市场风险,而大量风险敞口在金融系统中暴露出来,将腐蚀2004年以来的金改成果。 如何在政府财政整理的同时,避免财政风险蔓延为金白癜风怎样医治融风险,而使风险传导变得更加通达,加重人民币内贬,明显是值得决策层深入思考的问题。因此,当前金融系统能否构建一个有效的安全降落伞,决定着财政重整改革深度和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