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新车改被指做秀糊弄民众:变相增加干部福利 有公车被内部人士低价买走;有地方虽经拍卖程序但不公然,存"暗箱操作";多地发放车贴被指"变相增加干部福利" 2014年初,五粮液团体落下国有企业公车拍卖的"第一槌";沈阳大东区首批拍卖121辆公车;一些地方公车司机开始辞职转业……一些地方公车改革迟滞不前的情况正在好转。 但是,公车浪费、车轮腐败问题,在新一轮治理中又面临新的问题,国有资产如何卖得公道,改革程序不够公然、拍卖流程不够完善,个别地方的"应付式改革"亟待纠偏补漏。 公车拍卖屡见豪华车 被称为国企"公车第一拍"的大型拍卖会前不久在四川五粮液团体举行。343辆公车拍卖、2500元封顶补贴、1700多名买家参与竞拍……除少量流拍外,终究成交324台,成交额高达3003万元。根据最新消息,五粮液团体第二轮公车拍卖也将在本月底启动。 马年新春刚过,新一轮机关公车拍卖又成社会热门。沈阳市大东区公车改革的121辆公车首次拍卖,百余辆公车底价集中在数千元到两三万元。信息表露不充分全国哪家医院医治白癜风最好,车辆无人整理"卖相"差,车辆勘验只做表面文章,让很多有意向的人望而却步。 发现,车改拍卖中,暴露的问题值得关注。 几近各地公车改革的"盖子"1掀开,就会出现触目惊心的庞大数字和豪华车型。比如进行公车拍卖的五粮液团体,一家企业一次拍卖公车就达300多辆,而且还有两辆豪华悍马,浪费之大使人咋舌。而沈阳一个区的公车拍卖中,类似起拍价达68万元的进口豪华越野车也浪费惊人。 今年初以来,是一些地方公车拍卖的集中处置期,公车处置拍卖收入为公车消费"明显减负"。但是,调查发现,很多地方的拍卖也暴露出了问题。如有的区县公车淘汰后,便宜落入内部人员手中;有的起拍价定得太低,虽然走了拍卖程序,但是不对社会公然,有暗箱操作的嫌疑;还有的缺少相干服务,不但竞购者不能试乘试驾,有的就在外日晒雨淋,轮胎瘪了无人管,导致市民想买不敢买,实际上是变相国有资产损失…… 公车改革不是应付上级、糊弄大众的"做秀"。华东师大教授余南平说:"从私下处置,到目前逐步公然拍卖,现在一些车改已进了1大步,但一些服务应当改进,对处置公车,怎样既可以避免暗箱操作,又能实现国有资产保值,有关部门应出台规定,特别不能贱卖。" 公车司机成批辞职 最近,一些地方由于公车改革启动,一些公车司机已出现成批辞职的现象,被认为是公车改革纵深推动的标志。 目前,全国机关事业单位的公车数量不下200万辆,国有企业的车辆更没法计算,每一年车轮滚滚中流失的公款数以千亿计。公车改革直接动了领导干部的切身利益,向来阻力大;而大众最担心的就是改革后出哪家医治白癜风医院好现"公车照坐、补贴照拿"的"回潮"现象。 从现有改革来看,为减少改革的阻力,多地都会配合发放车贴才能推动。与国内一些进行车改的地区做法类似,温州车改正县实职每一个月最高补贴3100元,杭州正局职位车补每一个月2600元,宁波市正局职位每一个月补3000元,广州天河区正局职位每一个月2800元……这些车贴的标准,抵得上当地职工大半月工资,是否是存在变相增加干部福利之嫌。 随着近年来公众监督兴起,一些公车违规、特权问题常常通过大众举报曝光。"公车使用的内部监督透明性差,公众参与度低,作用不明显。"华东师大教授余南平表示,治理特权车亟须构成稳定、常态的外部监督机制,公车悬挂"公车统一标识"或许是较好的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