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登革热进入高发期做好预防是关键
据新华社电广东省疾控中心透露,截至19日零时,全省共报告例登革热病例。自6月出现本地感染登革热病例以来,广州多区域持续多发病,佛山等地出现点状聚集性病例疫情。 省政府应急办、省疾控中心提醒你:目前,我省登革热高发,该病主要通过白纹伊蚊(花斑蚊)叮咬传播,最佳预防方法是防蚊灭蚊。请市民齐行动,清积水、灭成蚊、防叮咬。若出现突发高热、皮肤潮红、头痛肌肉骨痛等,务必及时就医。 登革热(DengueFever)是登革热病毒引起、伊蚊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夏秋季节由于高温多雨,蚊虫容易孳生,因此是登革热的高发季节。登革热目前尚无有效的疫苗可以预防,因此预防措施的重点在于防蚊和灭蚊。广东省疾控中心呼吁广大市民,一起行动起来,除积水、灭蚊虫、防登革、保健康! 为帮助公众更直观了解登革热基本信息并掌握最有效的预防方法,广东省疾控中心制作了科普宣传片《大家齐动手,预防登革热》。 登革热是一种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的急性发热性传染病,是由蚊子叮咬人传播的蚊媒性疾病。 患者多以突发高热为首发症状,持续发热3—5天,严重头痛、眼球后痛、关节和肌肉痛;发病后3—日出现淡红色斑丘疹,恶心、呕吐、轻微流牙血和鼻血等症状。极少数患者会出现出血、休克,如不及时治疗会导致死亡。 登革热是通过蚊虫的叮咬吸血传播的,它的病原体是登革热病毒,重要媒介是埃及伊文和白纹伊蚊。广东主要季节是5—11月。 当人被登革热病毒蚊子叮咬后,病毒会通过蚊子的唾液进入人体血液而发生感染。伊蚊可长期携带病毒,具有传播媒介和贮存宿主的双重作用。病人与隐性感染者是登革热病毒的主要传染源和宿主。 预防登革热灭蚊是关键,灭蚊的重点是清楚孽生地,消除蚊孽生地、防止积水、杀灭蚊虫、预防登革热。一是避免蚊子叮咬二是杀灭成蚊三是清除蚊孽生地 “花斑蚊”喜欢在静止的清水中产卵,例如家中的水缸、花瓶、阳台花座积水、室外废弃的缸罐、一次性餐具、轮胎以及竹筒、树洞等积水容器或阴暗潮湿的场所等。“花斑蚊”白天叮咬人,高峰在早上8—9时及下午5—6时。 室内喷雾一般采用手动喷雾器或手提式超低容量喷雾器,用浓度为0.%的生物丙烯菊酯氯菊酯溶液,按每平方米1毫米药量空间喷雾。 1、居所安装空调或门窗、通道装上防蚊网; 2、在睡觉时挂设蚊帐,喷洒杀虫剂或点燃蚊香驱蚊; 3、避免在“花斑蚊”出没频繁时段(早上8—9时,下午5—6时)在树荫,草丛、凉亭等户外阴暗处逗留; 、到户外活动时,可穿上深色长袖衣服和长裤; 5、将外露的皮肤图上驱蚊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