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前几天,富阳一位83岁的老人被确诊为热射病。医院时,老人神志不清,大小便失禁,体温39.3℃,四肢有多处烫伤(灼伤)。这是今年夏天富阳一院收治的第一例热射病病人。医生提醒,户外作业者和老年人尤其要注意做好防暑降温工作。
老人的儿子说,4日中午他的父亲在家吃午饭时喝了少量的酒,饭后独自一人外出,约两三个小时后被人发现晕倒在江边的一片沙滩上。沙地地面凹凸不平,前几天下雨后有积水,当时正值正午,烈日当头,环境温度较高,再加上局部湿度高,引发老人中暑。
老人的主管医生、ICU副主任陈琪告诉记者,医院时,老人已严重脱水并休克,电解质紊乱,脑功能出现障碍。经各项检验监测,发现老人已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横纹肌溶解、急性肝功能障碍、凝血功能障碍,心力衰竭,全身多处皮肤灼伤。
根据这些现象,陈琪诊断老人为“热射病”,收入ICU后予以积极抗休克治疗,冰毯降温,已持续为老人做“血透”,用以纠正内环境紊乱。虽然老人目前体温已降到正常,但尚未脱离生命危险。
“当时太阳直射,老人晕倒在海滩上后没有人发现,根据症状分析,估计老人晕倒已超过2个小时,而且海滩上有石子和砂粒,对热的传导功能特别强,导致老人全身多处皮肤灼伤,严重的部位达烧伤Ⅱ度,肉眼可见真皮层。”陈琪说。
在医学上,中暑主要分为三个级别,轻度中暑被称为热痉挛;中度中暑被称为热衰竭;重度中暑则被称为“热射病”。“热射病”指因高温引起的人体体温调节功能失调,体内热量过度积蓄,从而引发的神经器官受损,是致命性中暑,具有发病急骤、病残率高和死亡率高等特点,被医学界视若“洪水猛兽”。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年老体弱者及剧烈运动的中青年容易较易出现热射病。
根据热射病的特点,一般此病患者体温大都超过40℃,医院时体温只有39.3℃,为何也断定他为热射病呢?陈琪表示,虽然患者当时体温没有超过40℃,但结合其他表现,出现了横纹肌溶解,心、肺、脑、肝、肾等多个脏器衰竭,凝血功能障碍等症状,综合考虑,还是符合“热射病”各项标准的。因为热射病的发生机制为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后导致体内大量的热蓄积,引起组织、器官功能的损害。
眼下已经到了一年中最热的季节,每年这个时候,富阳一院的ICU都要抢救好几例热射病患者。因此,陈琪提醒广大在高热高温环境下作业的人员,如果可能,最好避开正午最热的时候在太阳下作业,可以将工作时间向早上和傍晚延伸;如果确实无法避开,一定要做好防暑降温的准备工作,比如在大量出汗后及时补充盐分及水分。
其次是老年人,一些有基础心肺疾病的患者,夏天别因为心疼电费,就尽量不开空调,要保证自己处于一个体感较为舒适的环境温度中。还有需要提醒的是,任何可以导致产热过多、散热减少的疾病均可导致热射病发病率的升高,如甲亢、肥胖、硬皮病、烧伤后皮肤大片瘢痕等,这些都需在患者本人特别注意。
陈琪还提醒说,一旦发现表现身边有大汗淋漓、面色苍白、神志恍惚的中暑病人,首先应该将患者转移到阴凉通风处,脱离高温高湿的环境,最好是转移到空调间内,用凉水不停地帮病人擦身,也可以用冰块放置在颈部、大腿根部等大动脉处降温。万一患者出现神志不清、抽搐或体温无法下降,应立即送医。 转发给身边的朋友,让大家提高警惕! 记者徐丽亚通讯员梁柳红 原创文章版权归富阳日报所有,转载须注明出处。洽谈请呼叫富报君。 请点大拇指,给富报君来个鼓励↓↓